133-8218-6680
NEWS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设计等相关资讯

中凡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日期:2024-07-13 访问:73次 作者:admin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积极推动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

人民网成都6月26日电 (记者朱虹)近日,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组织开展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住建企业访谈”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纯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培育城市建设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成效。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简要介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

李纯: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建院”),顺应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建设需要成立于1953年,是四川省国资委下属重要国企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时期,川建院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将战略定位调整为城市空间产业生态圈综合服务引领者,将业务链延伸到泛设计领域,以数字化转型为先行战略和核心抓手,努力实现管理提质增效,持续推动存量业务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增量、新量业务新生态、新空间。

近5年来,川建院净资产及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6%以上,资产收益率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同行业良好值以上,长期与政府、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产等各类社会资源密切合作,形成了创意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勘察、数字业务和投资撬动的X业务“4+X”业务板块。现有员工2400余人,其中740余人次获得各类国家一级(或相当)注册执业资格,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人,省突出贡献专家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次,形成策划、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等全过程一体化服务能力,累计设计完成大中型项目10000余项,先后约有820项次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级、部省级优秀设计奖、重大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奖。

川建院成立70余年来,形成了“专家立企、技术报国”的优良传统,凝炼了“大观精筑”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人民网记者: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请您介绍一下川建院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李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自2020年10月审议通过以来,就成为指导我们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研究分析“双圈”最重要的文献。2023年,川渝两地省级党委统战部组织两地专家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进行考察,形成调研报告,为“双圈”建设建言献策。此外,我们联合川渝两地的企业、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四川欧美同学会、重庆欧美同学会等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2020年 “川渝海归·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活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展开深入讨论;2021年川建院联合承办了首届川渝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等。

关于川建院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我想聚焦“双圈”的“核心区”和“毗邻区”这两个空间维度进行说明。目前,成都和重庆主城核心区的主要发展目标和策略是“提升城市能级”,为高质量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做好准备。我们在成都主城核心区进行了一系列实践,重点有以下5个方向:一是打造金融中心,同向发力、共赢发展;二是建设科创中心,集聚力量、协同发展;三是建设文化名城,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四是增强枢纽能级,辐射联通、开放发展;五是生态共建共保,品质宜居、低碳发展。

围绕这5个方向,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项目设计。比如,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项目,在设计上突出数字化建设、规划多能互补的共享能源、重点打造持牌金融聚集中心、科创金融主阵地和“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高地;文殊坊二期项目,我们在空间外部渲染浓郁的传统意境,内里镶嵌丰富的主题商业,延续成都传统街巷场景,活化城市文化基因的现代价值,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东部新区三岔TOD项目,以“轨道+公交+慢行”的模式形成绿色低碳、简约高效的公共出行体系,对“东进”配套交通线网布局进行整体优化,并结合各站点的特色主题和产业功能,构建城市级产业生态圈,对于成都东进的发展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交子公园商圈公共空间规划效果图。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东部新区三岔TOD项目效果图。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在推进川渝毗邻区联动发展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新区,肩负着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的使命。我们有幸参与到了高竹新区核心区首个启动项目——高竹新区科技创新项目。川建院坚持低影响开发、低碳生态和经济科技等高标准设计,整体规划、有机融合,采取“可分可合”的单元企业生态,通过不同组合形式满足不同的功能面积需求,并合理运用智慧系统进行能源管理,探索低碳园区实施路径,打造现代公园式生产研发园区。

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区效果图。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人民网记者:公司在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纯:在我看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这三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从建筑行业出发,我们不仅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还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目标;我们不仅要营造美好城乡空间,还要发挥规划设计龙头作用,带动城乡发展各要素的耦合利用,实现“城乡融合”的良好生态;我们不仅要推动建设更有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还要着眼整个四川省,助力实现“五区共兴”的协同格局。因此,优化城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们众多设计实践的着眼点,更是我们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着力点。

矩阵式托底帮扶模式。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以城带乡,城乡共荣,城乡融合发展是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去年以来,川建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相关部署,创新构建新国资国企矩阵式帮扶模式,以对口帮扶的剑阁县为示范,在2024年形成了剑阁县托底性帮扶项目清单和矩阵式托底性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以设计力量促进剑阁县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本”,增强当地产业内生造血功能。依托剑阁县托底性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助力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推进和城乡融合发展。

着眼整体,把握全局,“五区共兴”是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四川省地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差别很大,不能直接复制成都平原的发展模式。因此,在推动“五区共兴”的历程中,我们不仅服务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也积极参与各地市州情况调研和项目策划。在川南,成立了宜宾分公司,助力宜宾市高铁站前广场、长江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最近热门的旅行打卡地宜宾市合江门片区,就是川建院对当地“三江六岸”进行整体的研究规划,系统性地构建了城市地标集群的成果。在攀西,服务攀枝花政府打造阿署达片区综合开发概念规划项目。在川东北,成立了巴中分公司,服务巴中整体城市规划定位,并积极以项目助力广元文旅产业发展。在川西北,与阿坝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服务了九寨沟8·8地震灾后重建等系列项目,还多次前往九寨沟、若尔盖进行实地考察,希望挖掘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发挥专业优势,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全省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

为更好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体布局,今年4月,在四川省国资委的指导下,川建院已成立三九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研究院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根据78家国资国企分别帮扶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实际,整合各领域专家,以提供专业咨询、输出课题成果、承接相关项目、举办专题活动等为抓手,致力于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培育和资源深度开发,努力探索并深化县域发展实践路径,为托底性帮扶工作提供高质量支持,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

人民网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重点研究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作出《决定》,请您谈谈公司下一步将如何积极培育城市建设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纯: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体,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川建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推动绿色化、数字化“双转型”,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谋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川建院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的方法论,在传统设计业务中更多结合新技术手段、打造新概念场景。例如,我们研发了AIGC图像生成数字设计平台,辅助方案阶段设计师创意呈现;实施了办公大楼智慧绿色低碳改造项目,探索在建筑存量时代下,既有建筑的高质量提升改造,助力健康舒适高效节能的建筑空间打造,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办公大楼智慧绿色低碳改造项目示范。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供图

其次,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川建院成立的观筑数智科技公司,战略定位为“城乡建设行业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服务集成商”,以数字技术结合绿色低碳技术在城市场景的产品线,形成智慧能源、数字规划、BIM数字孪生等新业务方向,陆续发布了智慧楼宇管理平台、F-BIM图形引擎平台,与10余家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关于新城建、建筑科技、城市元宇宙、高质量区块链的交流活动,持续加强数字业务新赛道生态圈建设,快速形成企业数字化赛道新IP。

最后,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结合“双碳”背景,川建院将更加聚焦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500万元

6月18日,据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披露,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0%股权挂牌转让,转让方为上海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底价为500万元,信息披露起止时间为2024年6月18日至2024年7月15日。

资料显示,转让标的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工业设计服务,工程管理服务,节能管理服务,物业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建筑材料、金属材料、五金产品的批发,生态环境材料销售,国内贸易代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目前该公司由上海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0%。

截至2024年04月30日,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10.275736万元,净利润-12.006074万元,资产总计188.702564万元,所有者权益54.812887万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东院)最早成立于1952年5月19日,是新中国第一批国有大型建筑设计咨询企业之一。1999年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改制成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华建集团中从事设计咨询领域的龙头企业。70年来,华东院全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秉持“高效、合作、领先、敬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发展定位,致力于为城乡高质量发展与美好生活提供创新设计与咨询的属地化集成服务。作为国家城乡建设的排头兵,华东院深耕布局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在上海与深圳设有总部,并在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华中、西南、西北等全国重点区域及重要城市设立23个区域事业部与分公司;在海外,华东院的设计作品遍及世界七大洲的3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华东院在全国重点区域与城市完成了一大批各类型重大重点工程,包括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工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和卫星厅、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武汉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中组部办公楼、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金融城、江苏大剧院、三峡国家博物馆、普陀山观音文化园、无锡灵山圣境等。华东院先后获得国际、国家、建设部、省市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工程奖、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咨询奖等各种奖项数千项,主编、参编大量国家、地方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及规程。华东院集聚了国际、国内4000多名优秀的专业人才,其中各类国家执业注册与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过20%,硕博等高学历人才超过40%,外籍员工及留学归国员工占比15%左右,并培养了包括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领军人才在内的众多杰出专家人才。华东院积极践行“创新中国设计,引领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和品牌宣言,在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中持续创新设计理念、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为城市营造更美好的生活场景,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